次氯酸鈉漂白原理是什么?
發布時間:2014-11-15 點擊率:1203
次氯酸鈉漂白原理
次氯酸鈉和棉纖維上的天然雜質色素之間的作用很復雜,至今仍不是很清楚。
次氯酸鈉溶液的組成隨PH值不同而變化,故產生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OCl-、HClO和Cl2。在不同PH值條件下,是不同成分在起作用。但籠統講,漂白的主要成分不外乎是HClO和Cl2,堿性范圍內可能是以HClO為主。HClO和Cl2在溶液內還可發生多種形式的分解。例如:
2HClO ====== Cl2O+H2O
HClO ======= Cl++OH-
HClO ======= Cl+HO?
HClO光HCl+[O]
HClO+OCl- ======= ClO?+HO?+Cl-
Cl2 ======== Cl-+Cl+
這些分解產物對色素中的某些基團有取代作用,對色素分子結構中的雙鍵有加成作用,此外,還可能產生氧化、氯化等作用,從而使色素的共軛雙鍵破壞,達到消色目的。
根據漂白條件的不同,次氯酸鈉對纖維上的其它雜質也可以發生氧化、氯化、加成等反應。果膠物質、多糖類及其水解產物,它們的醛基易被氧化而生成羧基;含氮物質和蠟質中的高級脂肪酸,可被氯化生成相應的氯化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氯化衍生物;棉籽殼中的木質素可被氯化為氯化木質素,從而可進一步去除經煮練后仍殘留在纖維上的天然雜質。除此之外,次氯酸鈉對纖維素也有一定的氯化作用,并且屬于非選擇性氧化,所以必須嚴格控制漂白工藝條件,否則將使棉纖維受到嚴重損傷。